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 高陵地方志 > 年鉴
《西安年鉴》2012 高陵县概况
发布日期:2017-03-07   来源:高陵区志办   字体:【字体: 】    浏览次数: 次

概况】  高陵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位于西安市城区北部,东靠临潼区,南接灞桥、未央两区,西连泾阳县、咸阳市渭城区,北临阎良区、三原县。属西安市近郊县,距西安钟楼20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7公里,与西安市行政中心、地铁张家堡站一河之隔。西禹、西铜高速、210国道穿境而过,西安至延安、西安至侯马铁路横贯南北,泾河火车站位于其中。

2011年,高陵县辖7镇1乡,88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740个村民小组。全县总面积294平方公里,全县户籍总人口308564人(其中农业人口195948人),人口密度1050人/平方公里。男女性别比为100.1﹕100。人口出生率为12.9‰,死亡率为2.8‰,自然增长率为10.1‰。县域内有6个少数民族,共95人。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8.3亿元,较上年增长20%,较2006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7亿元,较上年增长34.7%,较2006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3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7.61亿元,较上年增长33.4%,较2006年翻了近两番,年均增长2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2.49亿元,较上年增长22.3%,是2006年的6.08倍,年均增长3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8亿元,较上年增长20.2%,较2006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2.52%;农民人均纯收入9053元,较上年增长27.4%,较2006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13元,较上年增长16.9%,较2007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9.41%;三次产业结构发展为9.0﹕80.2﹕10.8,与2010年的8.1﹕80.5﹕11.4,第一产业上升了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基本持平,第三产业下降0.6个百分点。

2011年,高陵县综合实力进位到 “中国西部百强县”第63位、“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第五位,在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荣获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县、在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西部洽谈说明会上,荣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连续八年位列全市目标责任综合考评优秀等次。

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  标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减(%)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88.3

20

第一产业

亿元

16.93

8.1

第二产业

亿元

150.99

22.2

第三产业

亿元

20.38

12.9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7.00

34.7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亿元

12.38

23.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177.61

33.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4.8

20.2

工业增加值

亿元

138.2

21.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32.49

22.3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23

12.7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1060

1.0

实际利用内资

亿元

16.96

-3.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313

16.9

农民人均纯收入

9053

27.4

财政收支】  2011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0031万元,完成预算的113.8%,较上年增长34.7%。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0436万元,完成预算的100.1%,较上年增收2102万元,增长31.79%;地税部门完成35845万元,完成预算的107.17%,较上年增收9222万元,增长44.36%;财政部门完成23750万元,完成预算的132.9%,较上年增收5884万元,增长39.3%。政府性基金收入116651万元,完成预算的166.6%,较上年增长113.5%。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3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7%,较上年增长20.7%;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2022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2%,较上年增长112.2%。

农村和农业经济】  2011年,高陵县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的支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力度,全年“三农”支出达到7.96亿元,较上年增长10.6%,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生活积极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0.8万吨,单产创历史新高。全年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666.67余公顷,共引进新产品15个,十万亩设施农业发展良好。奶畜等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23亿元,较上年增长12.7%。

农民素质提高,收入增加  加强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积极实施“雨露工程”,全年累计培训农民工1.4万人次,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6.04万人次,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到55个。德鑫农贸市场一期建成投用,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收入的有效增加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农民人均纯收入9053元,较上年增长20%。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2006-2011年累计流转土地4600公顷,建成药惠万亩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通远镇现代设施农业核心示范区等特色基地8个,十万亩现代设施农业基地总面积突破3333.33公顷,早第七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上荣获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果菜产业科技创新十强县等称号。

工业】  高陵县以园区为承载的现代工业蓬勃发展,2006—2011年共引进工业项目234个。中钢西重、陕西博维、金风科技等88个项目建成投产,宝石西安专用管、陕西斯柯达等54个项目落地建设。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新型材料、总部经济、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以陕重汽为龙头的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止2011年,园区累计引进企业397家,投产企业293家。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138.2亿元,较上年增长21.5%,占GDP比重为7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2.49亿元,较上年增长22.3%,占到全县工业增加值的94.2%。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五年以年均25%以上的增速快速增长。全年泾河工业园税收收入达到55808万元,较上年增长35.1%。同时,加强与共建区沟通协调,促进共建区收入及时足额划转,全年共建区划转税收完成6927万元,较上年增长7.4%。园区依然是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生命线。

【城乡建设】  2011年,高陵县城园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较2006年翻了一番,达到62.4%。

投资5000万元的县城集中供热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泾河工业园南区截污干管基本完成。汽车零部件园四横路已竣工验收;五、六、七、八、九横路已完成路面铺设。总投资606亿元的鹿苑大道南延渭河大桥及南北引线已开工建设。黑河供水范围不断扩大,保证了群众饮水安全。县城垃圾填埋场正式投入使用。泾、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推进,

完成了县城街景改造扩容,提升了县城品味。全年共计更新、改造路灯、景观灯285套。街景改造不断完善,城市绿化面积累计达到50.1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开通了5条城园一元公交,方便群众出行。

2006—2011年,新建改建泾未渭河大桥、西高路等城乡道路146公里,启动了泾渭分明旅游专线、渭河公路大桥等道路工程。开通了5条市级公交、5条城园一元公交和4条农村客运班线,实现了城乡公交线路全覆盖。大唐供热、鹿城供热、供黑河水、垃圾填埋、通远污水处理站、县城和园区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成投用。低压电网改造、有线电视、网络通讯、道路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率先推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建立了10个乡镇环卫站,招聘农村保洁员608名。县乡村三级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形成。85个行政村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长庆高陵生活区规模不断扩大,车城花园、天正花园等55个住宅小区建成投用。改造街景1万平方米,新建成的城市运动公园运动场、泾渭体育运动中心等4个城市公园和广场,城乡环境不断优化。荣获全国平原绿化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等称号。

【统筹城乡】  2011年,高陵县统筹城乡在机制体制创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社区建设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以“城乡统筹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县”。

按照“规划一体、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思路,科学编制了《高陵县统筹城县发展战略规划》和8个专项规划。全省率先推行城乡一体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12.8万人,参保率达到95%,为2.8万名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5960万元。全省率先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2个乡镇12个行政村发放各类产权证书4000余本。全省率先启动户籍一元化改革和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工作,6472户2.6万名农民享受到居民待遇。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组建了高陵阳光村镇银行、高陵三阳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开通了汇通、惠和小额贷款公司,实行了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县域10余家金融机构服务企业、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成立了西北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试行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发放涉农贷款1.79亿元。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46.67公顷,累计达到4600公顷,流转土地中大部分土地已实现了规模经营。

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了东樊村、何村新社区和田家、姬家集中安置区建设,为解决“农村发展缺资金、城市发展缺空间”问题探索了新路子。截止2011年,田家村集中安置区已进行分户验收,商业用房全部竣工验收,村民回迁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东樊村社区安置楼已全部竣工并验收,新居钥匙已发放村民;何村新社区21栋主体封顶,6栋完成室内外粉刷,室外道路、给排水等基础配套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姬家集中安置区16栋安置楼主体封顶,4栋正在抓紧建设。

招商引资】  2011年,高陵县坚持“招大引优、招名引强”的思路,继续多方式、多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主动与项目单位进行对接,全年共签约项目17个,总投资85.05亿元;利用外资项目2个。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6.96亿元,完成年任务的100%,较上年增长-3.9%;实际利用外资1060万美元,完成年任务的100%,较上年增长1.0%。

坚持广借外力形成发展合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不断筑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基础,深入推进与经开区全方位合作,实现规划衔接、理念衔接、项目承接,实现更大发展。积极推进与大项目、大企业的合作,围绕关天规划的实施和渭北产业聚集区建设,全力打造高陵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与城三区的共建总面积7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签约启动,打造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更加坚实。目前新城区已启动合作共建区基础设施建设,碑林、莲湖已完成规划工作,签订入区项目协议16个,其中新城区3个,碑林区10个,莲湖区3个。

重点项目建设】  2011年,高陵县继续坚持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以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全面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77.61亿元,较上年增长33.4%。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4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1950万元,105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投资和形象进度都达到了年度目标任务要求。同时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商贸流通】  现代服务业日益繁荣。引进金融、保险机构12家,新增大型酒店、超市22家,培育形成商业街5条,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农家店208个。泾河工业园南区“退二转三”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8亿元,较上年增长20.2%,较2006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8.3亿元,较上年净增加19.1亿元,贷款余额20.7亿元,较上年净增加3.5亿元,金融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各项事业】  科技事业  2011年,高陵县紧紧围绕汽车零部件、石油装备、设施蔬菜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从强化政策、资金、人才保障等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开展重大科技攻关行动,共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9项,审批立项8项,争取科技经费共591.5万元。“民生八大工程”科普惠农富民计划项目市级补助资金5万元。“一站、一栏、一员”项目补助资金1.5万元。县级科学研究与开发经费完成1200万元,完成原定目标的150%,安排县级科技计划项目7项。“高陵县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基地建设”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荣获科技部2011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先进县,被中国地震局认定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教育事业  全年教育支出达到27825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3%。投资416万元实施了“均户一个大学生工程”和“蛋奶工程”。投入692万元,使全县3038名幼儿和5690名高中生享受到学前一年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建成寄宿制学校9所,启动了县第二幼儿园和6所乡村幼儿园建设。县一中、三中晋升省级标准化高中,县职教中心晋升省级重点,教育水平大幅提升。教师结构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全县高考二本上线人数1194人。

卫生事业  全县医疗卫生支出达到13439万元,较上年增长5.2%。县医院、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改造提升10家乡镇卫生院和143家农村甲级卫生室并实行联网管理;总投资1.98亿元的县医院迁建项目正式启动,已投资360万元。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投资541万元实现了药品的三统一、县镇一体化试点和乡村一体化工作。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为21.69万人,参合率为99.6%。合疗筹资标准从230元提高到300元。实行了80岁、90岁以上老人住院按80% 、90%的比例报销政策。荣获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单位。

文化广电事业  县图书馆、体育馆及49个农家书屋、79个健身广场、7个乡镇文化站建成投用,体育场改扩建、文化馆迁建项目的实施,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完成了县剧团、电影公司的转企改制。完成了县文化馆、图书馆、电视台等3家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改革。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唱红歌、颂红诗”大赛。全年共举办和组织各类群众文体活动百余场次。开展了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数字高陵不断推进,广播电视实现县域内全覆盖。

社会保障  2011年,全县社会保障支出17346万元,较上年增长53%。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3960元和1680元,全年为城镇低保1832户3111人,发放城镇低保金1126.19万元,月人均补差291元;农村低保3369户10447人,发放低保金1282.03万元,月人均补差104元,低保达标率100%。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发放标准从80元提高到100元。五大基本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实施了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提高了自收自支人员工资待遇。建成廉租房240套,改造农村危房500户,启动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全年为249名五保户发放供养金299.84万元。县五保供养中心居住五保老人112人,集中供养率45%。全年共为各类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555.43万元。建立县级粮食储备7500吨,粮食安全得到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次,劳务输出2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劳动就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55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87人,劳动力转移就业达60082人次,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次,劳务输出2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县小额担保贷款为167名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654万元。

人口计生  全省率先建成了10个乡镇人口信息管理中心。荣获西安市人口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一等奖,荣获省级计生综合服务、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节能减排】  2011年,高陵县万元GDP综合能耗预计下降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 。完成 COD减排456吨、SO2减排145吨。着力推进结构减排,否决重污染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区域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入驻我县;着力推进技术减排,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大整治力度,实现了节能减排任务的全面完成。

精神文明建设】  2011年,高陵县按照《西安市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高陵实际,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全力打造繁荣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城市新区”的工作中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和“务实、管用、对路”的工作要求,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得到提高,社会诚信建设得到加强。

在西安市首届道德模范评选中2人获提名奖。申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单位10个。评出“十星级文明户”1254户,“五好文明家庭”180户,好媳妇、好婆婆56人,“文明市民标兵”村民11人,共创建各级文明村46个,占全县88个村的52%。举办了陕西省第五届戏曲红梅大赛,演出14场次,观看群众30000人次。城乡共建活动组织52个部门进行文化、信息扶贫,订阅党报党刊468份,共计141804元,分别与8乡镇2个涉农管委会的38个村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下派114名干部开展帮扶共建活动。投资1200余万元用于农村文体硬件设施建设,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3个,巩固提升村级文化室70余个,新建农家书屋30个,配发图书1400余册、音像制品100余册,书柜5个、灭火器1只,普及率达到88%,达到了“五有”和“三落实”。

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活动,30多所中小学举办了“告别三吧一厅”签名活动,共发放倡议书20000余份,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开展了 “百部优秀影片进校园”活动,演出123场次,20000余名中小学生观看。组建了800余人的高陵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捐钱捐物。组织文化、工商、公安等9部门开展专项检查40次,出动执法人员280余人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6起,检查网吧220多家次、娱乐场所40家次、印刷复制企业30家次、书报刊经营门店21家次、音像制品经营门店15家次;取缔游商地摊5家、非法演出3起;收缴非法报纸、期刊35份、盗版图书400余本,盗版光碟610余张。发挥“五老”余热,举办了法制报告会15场次,禁毒图片展10场次,个人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报告会10场次,环境保护教育报告会5场次,共计10000多人次参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11年,高陵县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以世园安保为重点,以提升“两率一度”为目标,扎实开展“一个建设、两项活动”,全面落实综治维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城乡统筹,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城市新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全县投资环境大提升活动中,园区所有企业都设立了警务室,35个重点企业设立了投资环境监测点,开展排查整治20次,举办公开处理大会5次,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在平安创建活动中,创建省级“平安家庭”示范村4个、“平安家庭”示范户66户。加大宣传力度,举办“迎世园、创平安、促和谐”剪纸艺术大赛,共征集作品400余件,投资2万元制作展板100余份,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组织法官上街头,开展宣传活动6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接待群众800多人次,悬挂横幅20余条。县检察院成立“检察官宣讲团”,在全县10个镇(管委会)进行宣讲,发放资料870份,征求意见表295份,走访社区30次、接访群众230人。

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办证,实行一人一卡制,全年登记暂住人口信息13647条,办证13647件,办证率100%。对全县148名在库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建档管理,并进行帮教安置。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全县159所学校,招录安保人员68名,选聘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114名,举办法制讲座培训97场次。并对22所学校新装监控设施,总点数达到243处。破获“三电”案件12起,打击处理32人,保障了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转。鹿苑镇群众段琼获“勇擒歹徒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对全县1136个新兴经济体(新成立303个)、33个新兴社会组织(新建2个)进行严格审批、年检。

在群防群治工作中,在343名专职巡防队员的基础上又录取了100名临时性队员,花费10万元购置了统一的服装及装备,设立治安卡点2个,购置巡逻警车2辆,组建了12100余人的义务巡逻队员,截止2011年,专职队员累计投入达1677.06万元,临时性巡防队员累计投入94.68万元,财政拨付70万元作为世园安保专项经费。

在综治基层建设中,全市率先设立了乡镇(管委会)综治委副主任,实现了专人专职。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巡逻队伍。投资317.8万元新安装监控探头425个,监控探头总数达2132个,总投资计2833万元,二、三级监控联网率达到100%。

在严打斗争中,全年共立各类刑事案件1680起,破获519起。检察院共审查逮捕案件185件293人,批准逮捕166件270人,不批准逮捕17件20人。县法院全年受理案件1516件,已审结1287件,审结率84.78%。公安局出动巡逻警力34850人次,车辆6800台次,盘查可疑人员12798人,可疑车辆5774台,盘查录入信息4404条,巡逻中破获案件2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人,救助及好人好事75件,疏导交通37起,处理各类案件14起。张贴治爆缉枪通告1200余张,收缴管制刀具22把,枪支2把,子弹35发。开展消防工作,共检查社会单位824家,出动1670人次,发现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334处,督促整改306处,下发整改通知书229份,行政处罚决定书27份,责令“三停”单位7家,拘留4人,警告1人,被授予全国“清剿火患”成绩突出单位。并开展了“地沟油”、“瘦肉精”和清理黑作坊黑窝点等专项活动。

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全县10个乡镇(管委会)、88个行政村、6个社区均建立了调委会,还建立了2个企业调委会,人民调解员505名。排查矛盾纠纷700件,化解694件,成功率99%。法律援助共接待法律咨询2404人次,来电咨询452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5件,其中民事诉讼案件71件,非诉讼案件72件,刑事案件2件,代写各类法律文书186份。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中,排查矛盾纠纷253件,调解250件,调解率99%。在乡镇、村建立了1000余人的维稳信息联络人及维稳信息员队伍,共收集各类维稳信息120条,其中向市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8条,组织召开维稳信息分析研判会12次,提供调研文章4篇。通过县信访接待中心,接待群众来访142批1127人次,调处解决不稳定问题116件。

被省委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授予“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并连续七年荣获全省“三无”区县称号。(县志办)

高陵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负责人

县委书记          李  毅

副 书 记          范九利    胡建超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儒运

副主任            张少华    王  龙    张保才    陈新武

县  长            范九利

副县长            张韶辉    张水利    王晓玲(女)

县政协主席        张新兴

县政协副主席      曹秀芳(女)赵军民

纪委书记          王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