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最新动态 政策宣传 他山之石 先进典型
“不远千里”战脱贫——记中国科技大学派驻六枝特区联合村第一书记杨志伟
发布日期:2018-01-15 14:59   来源:凉都组工   作者:   摄影:  字体:    浏览次数:

暑期长假刚刚拉开序曲,“轻松时光”阻挡不住杨志伟追寻“第一书记”的脚步。2017年7月10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博士杨志伟与六枝特区新窑镇联合村1179户4729名群众缘分牵手,开启驻村帮扶生涯。

合肥,联合;都市,山沟;1500余公里;但天空山水有路。按杨志伟的话说,不远千里,只为脱贫梦想;不畏落后,推进同步小康。驻村以来,他发挥特长优势,真心实意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演绎了“不远千里”决战脱贫的“别样风采”。

一周一学堂,脱贫思想“统起来”

“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杨志伟紧紧抓住党支部引领这个“牛鼻子”,抓细、抓实、抓常“两学一做”,严格“三会一课”,着力让组织强起来,群众动起来。坚持“扶贫”与“扶志”同步、“脑袋”与“口袋”同富,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针对村党支部凝聚力不够、向心力缺乏,个别党员、干部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特别是村民“等、靠、要”意识严重等问题,在建立村支部定期向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制度,推行支部主题党日、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的基础上,将村远程教育站点、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各种会议、座谈会、院坝会、培训会等资源有效整合,创新开展“党群学堂”学习活动,一周组织一次,每次明确一个主题,切实抓好村两委班子、党员群众学习教育。

为办好“党群学堂”,杨志伟利用自身人脉资源,争取了两台大型、高性能投影仪和三百寸的幕布设备,进行放映式学习,提高百姓参加学习积极性;每次结合技能学习、务工需求和村民意愿拟定方案,提前一天骑着电瓶车在村寨穿梭,挨家挨户邀请、动员党员群众参与学习讨论。

“以前在电视上看的、村里面说的好多政策模棱两可,也没记住。”贫困户陈定学说:“杨书记搞的活动,可以听政策、看电影、提意见,很有用!”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通过开展“党群学堂”,不断将十九大等中央、省、市和特区各级新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递到家家户户,党员群众找准了问题、统一了思路、坚定了自信。

一户一结亲,无论贫富“走起来”

在农村长大的杨志伟明白,只有把群众当亲人,他们才会“掏心窝”、与自己“交朋友”。

通过精准摸排识别,建立“特殊、重点、一般”三类结亲台账,将联合村100户307人中的无收入来源、因病因灾致贫家庭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群众等精准贫困特殊群体列入“特殊台账”,上门认亲不间断走访,及时了解生产生活状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困难程度轻重,在“特殊台账”困难家庭中确定了17户重点结亲对象,实行晚上串门服务。平时通过入户、电话、短信等方式经常沟通交流,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为尽可能满足群众需求,他制作了便民呼叫服务连心卡片,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印在卡片上,发放给全村群众。卡片制发以后,群众来电咨询问题涉及农村低保、合作医疗报销、精准扶贫等民生问题,每天多时达10余人次。

让感情亲情更浓,让亲戚越走越近。争取科大校友、科大化学院“春蕾计划”扶贫资金,每年资助20个结亲贫困家庭女学生500元,解决上学和生活问题;周末没有必办的私事,到六枝城区购置食材,亲自下厨做几个“好菜”,轮流邀请3至5个五保、孤寡、留守老人在活动室一起吃饭、拉家常,利用情感“支撑点”,消除他们一直孤寂之苦。

通过与群众结亲戚,做到与群众心连心。“他处处为过好日子想办法、出点子,千方百计让自己的‘穷朋友’变成‘富亲戚’”。村民胡大贵说,“有这样‘巴心巴意’的外省亲戚,这辈子真嘞是我们的福气!”

一业一兴旺,致富渠道“多起来”

摆脱贫困、生活富裕是联合人生生世世的想、年年岁岁的盼、日日夜夜的求。

“‘穷,不生根’;‘富,无天生’。我们一定要找准‘造血’扶贫‘药方子’,将穷根拔掉!”驻村第九天第二次参加村两委会议上杨志伟落地有声。

通过内外对比、深入分析,得出长期制约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单一、基础设施滞后。

时不我待,看准了就干。多次组织召开村组院坝会,安抚涉及土地占用和建筑拆迁的民众情绪,协调交通部门实施完工河尾巴至马场坝、松树林至山脚等4条6.6公里“组组通”公路建设,打通了制约联合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传统种植方式不适应、收入低,“厚着脸皮”“泼”得“娘家”中科大支持170万元,建立10亩云茸、50亩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

百姓有疑虑。杨志伟就和村民一起干活、一起聊天、一起吃饭,晚上挨家挨户逐一夜访,说好处、摆政策,“口水战”让他成了“赢家”,群众同意调整产业,股融入到产业链中。利用“三变”政策每亩土地流转600元并逐年递增种植辣椒2000亩,培育肉兔、肥猪、竹鼠、土鸡等养殖大户9户,帮办养殖合作社2个,产业建设如火如荼,就这样一步一步渐渐摆脱“视角中的贫困”。

为进一步增加收入,帮助联系26名群众到乡村产业基地做临时工、13位村民到木岗园区企业就业;动员村里剩余劳动力到安徽、浙江、广东、贵阳等地务工,实现了就业创业,找到了另一个致富门路。

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点,帮助群众在网上宣传销售土鸡蛋、土鸡、竹鼠、天然蜂蜜等“农货”,拓宽脱贫致富新方式 。

一事一新风,美好生活“乐起来”

“脱贫攻坚不仅要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更要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树立文明好风尚。”杨志伟在“民情日记”首页工整写上。

倡导助人为乐。建立“党员代办”服务组,帮助外出不方便的家庭办证办事,使全村形成困难必帮、事忙必帮、年老必帮、留守儿童必帮的“四必帮”习惯。

渲染良好家风。将文明礼仪等语言融入自编快板,向村民表演宣传;组织寨老村贤成立道德宣讲队,进组入户,让身边人说身边事,营造文明氛围,在耳濡目染中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

全力维护和谐。当好“守护员”,每天晚走访农户后,与村“治保会”一起开展夜巡村寨活动。当好“宣传员”,带领3名爱看法律书籍的村民固定组成宣讲队,利用红白喜事时“原汁原味”宣传《土地法》、《农业法》、《森林法》、《刑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当好“调解员”,村民家内家外因一些小事“磕磕碰碰”时,积极规劝双方要寨邻为善、孝敬老人、尊老爱幼,要做文明家庭、做光荣家庭、做好媳妇。

如今,联合村产业在兴起、项目快落地、动力正激发、乡风变文明,都是村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杨志伟驻村事儿。“从合肥到村里这段时间,让我收获最多感动、得到最好锻炼,就是想做点实事,让老百姓把日子过好。”杨志伟吐露了“不远千里”战脱贫的正真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