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最新动态 政策宣传 他山之石 先进典型
桔乡好人李斌:第一书记扶贫帮困纪实
发布日期:2018-01-16 14:25   来源: 城固宣传   作者:   摄影:  字体:    浏览次数:

李斌,男,现年34岁,中共党员,城固县委宣传部选派双溪镇方家坡村第一书记。

桔乡好人李斌:第一书记扶贫帮困纪实

李斌自幼生长在农村,大学学的是农学,工作后又在乡镇农技站和县农技中心干了7年,之后调入县委宣传部。可以说,李斌也是一个地道的“农二哥”。2015年7月27日,部领导找李斌谈话:“眼下全县都在响应中央号召,准备派驻干部到帮扶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考虑到你之前在乡镇干过,大学所学专业也对口,部里决定派你去方家坡村任第一书记,驻村一年,你准备一下。”

听完领导的安排,当时李斌的内心十分纠结。那一时期,恰逢李斌父亲病逝不久,年过花甲的母亲,经历过亲人离世、家庭变故后身体孱弱不堪,女儿刚满3岁,妻子也在乡下学校任教。如果李斌再进山驻村,家里怎么办?

当李斌回家将这一消息告知家人后,立刻遭到了她们的反对,李斌的心也左右不定。当天夜里辗转反侧,回想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目睹父辈生活的艰苦,想起父亲生前身为村干部为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所做的一切努力;想到组织对字的培养、领导对自己的信任,李斌决定接受组织安排。第二天李斌将想法告诉家人并安抚好她们后,毅然踏上了进山驻村的漫漫扶贫路。

方家坡村位于城固县北部山区秦岭腹地,距离县城有47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98户657人。多年来,受地理环境、交通等方面条件限制,发展受限,特别是水、电、路等形势十分严峻,是名副其实的深度贫困村。

初来乍到,对村上情况不熟悉,为了了解村情民意,李斌深入农户走访,村里一些群众看见李斌,不以为然的说道:看你娃白白净净的,过惯了城里生活,肯定呆不了多长时间就走了。”听到这话,李斌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群众认可自己接受自己。

为尽快进入角色,李斌坚持吃在村里,住在村里,了解村民们的生活情况和主要经济来源以及种养殖情况,并整理建立民情民意档案。群众反映什么?自己重点解决什么?群众最期盼什么?李斌必须主动去谋划什么?只有让群众富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对群众生产生活现状的了解,让李斌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工作思路和方法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也让村民们对李斌有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广泛、深入、细致的调研,李斌协助村上制定了精准扶贫《三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理清了发展思路。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强。两年来,李斌始终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村里大部分群众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和元胡,生产结构单一,收益少,经过仔细调研思考,李斌提出了“两花两果一养殖”(即:种植兰花、高杆月季花、大樱桃、猕猴桃,养殖北山黑猪、土鸡、土蜂)的产业发展思路。

桔乡好人李斌:第一书记扶贫帮困纪实

兰花作为村上的优势特色产业,怎样才能做大做强?驻村之初,李斌就组织李智明、庞云华、周春等养兰大户联合注册成立了“咏春兰花苗木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14户贫困户共同发展。同时积极将村上的兰花产业向外推介,吸引了四川、甘肃、上海等地的客商纷纷慕名来村上洽谈购买,仅兰花一项,就为入社的贫困户增收2000多元。

去年3月,新华社高级记者陶明得知村上发展兰花特色产业的消息后专程来采访,相关报道在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刊载后,打响了特色品牌,更多的贫困户纷纷跑来找李斌要求加入合作社,目前,已发展30户6000盆兰花种植,市值近百万元。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致富,李斌带领村干部到杨凌参加农高会,联系上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马志峰教授为村上把脉产业发展方向,积极联系在西安、汉中等地园林公司工作的校友,向他们推介花卉苗木,主动邀请陕西理工大学白文钊教授来村里举办农业技术培训会,一步步地将发展规划转化为乡亲们产业脱贫的底气。

四组贫困户李全义,妻子患有痴呆症,女儿患有先天性脑瘫,一个人维持着家中生计,沉重的家庭负担压的李全义喘不过气,一度对生活充满着悲观情绪。为了鼓励他重拾生活信心,李斌经常到家中为他列举一些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实例来鼓励李全义。2016年2月,听说村上正在栽植大樱桃,李全义找到了李斌,要了80株大樱桃种苗说自己也想栽上1亩试试。

前不久,李斌又去他家走访,他乐呵呵的对李斌说:“今年下半年,打算再种植2亩元胡,1亩乌药,在加上已经栽植上的核桃树和大樱桃,往后的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这还要感谢李书记一直的鼓励。”看到李全义重拾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劲头,李斌的内心充满了喜悦。

桔乡好人李斌:第一书记扶贫帮困纪实

两年来,李斌陆续帮助康树高、王克怀、黄维安等20多户贫困户解决办理了残疾儿童助学金、退伍军人补助金、农村信合小额贴息贷款等问题和困难。康树高、黄维安通过利用小额贴息贷款分别投资发展生猪养殖和兰花栽培,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方家坡村一二组和三四组分布在不同的几条山沟里,群众住的比较分散,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落后。刚到村上,李斌便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了统计,并和部里领导对接,多次到相关部门争取项目支持,两年来,在部里的鼎立支持下,李斌同村干部累计争取到省、市、县各级财政补助资金235.5万元,先后改建加固便民桥1座,新建拦水坝2座、灌溉渠道800米,对通往三四组的4.9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

三四组的出行条件改善了,通往一二组的七盘十八坎泥泞土路还亟待改变。村里流传有这么一句话:“十八坎、十八难,孩儿十八往外走,村路泥泞人难留!”在二组走访时,78岁的老党员何志明盯着李斌说,“我现在已经算是半截身子快入土的人了,自己也没什么打算,就问李书记一句,在我闭眼之前,能不能看到十八坎通上水泥路?”

“是啊,是啊,只要路修好了,不当贫困户也行,我们靠自己也能脱贫。”“我们可就盼着能够把这条路修好喽!”围在周围的其他村民七嘴八舌的说道。听了乡亲们的话,李斌心里五味杂陈,面对乡亲们几十年的期盼,李斌又怎能不加倍努力。

2017年5月,争取了一年多的十八坎道路硬化终于得到国开行贷款项目支持,并列入2017年交通项目建设规划,将于今年11月底建成通车。李斌第一时间来到何志明家中,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他,老人眼含泪花连说“好!好!好!等到通车了,我要去放炮庆祝。”

只有真正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中,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去年8月,驻村一年期满,方家坡村各项工作持续稳固推进,考虑到李斌的家庭现状,部里决定选派其他同志接替李斌的工作。

得知李斌要走的消息后,吴信义、段天芳悄悄坐上前往县城的客车,急冲冲赶到部里,将一面写着“勤干务实好书记、扶贫助困贴心人”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了部领导手中,“李书记是好人,这一年来他为村上办了不少好事,村上刚刚有点起色,他不能走,我们两人今天代表全村乡亲们来请求领导考虑一下,让李书记留在村上。”

当李斌得知此消息后,心里有说不出的甘甜的滋味,李斌被乡亲们的淳朴善良打动,是啊,驻村一年,方家坡已然成了李斌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李斌的“亲人”!部领导征求李斌的意见时,李斌毅然选择了留下。

不觉已,驻村已满两年,两年来李斌走遍了全村每一道沟、每一条梁,看尽了群众的酸甜苦辣,领略了人生的不易与苦难。在这条奔向小康的脱贫路上,山区群众可能走得更为艰辛。今后的驻村工作中,李斌将继续坚守岗位,不忘初心,忠于自己的选择,用实际行动诠释同步小康目标,以热血和汗水换取方家坡村美好明天,温暖李斌无悔的青春。

(县文明办)